• 江西省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標準正天地 我們同努力
    搜索
    搜索
    /
    /
    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題推進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

    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題推進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

    【概要描述】

    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題推進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

    【概要描述】

    詳情

    12月6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以視頻方式召開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專題推進會,通報截至10月底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有關情況。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主持會議。

     

    會議強調,堅持中國特色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開展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是我國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優勢所在。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質量發展國有經濟。要深化分類監管,多維度對企業進行科學分類,并探索不同類別業務層面的監管;要科學授權放權,加強企業行權能力建設,強化對授放權的跟蹤督導;要實施差異化管控,對混合所有制企業和股權多元化公司,探索實施有別于國有獨資公司的治理和監管機制;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推動信息化與監管業務深度融合,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國資監管;要加強對重要環節、重點領域監督,筑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堤壩;要強化監督協同,加快形成全面覆蓋、分工明確、協同配合、制約有力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要嚴格違規責任追究,充分發揮企業內部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功能作用,強化違規責任追究和落實,使國資監督“長牙帶電”。

     

    會議要求,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準確把握國資委和國有企業的職責定位,持續完善國資監管制度體系,加快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持續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更好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7家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進行了會議交流。委內有關廳局和直屬單位負責同志,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延伸閱讀

     

    黨的十六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形成了國資監管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這種行之有效的中國特色國資監管體制,經過不斷探索完善,逐漸明晰了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的方向。

     

    • 專業化監管體現為針對性、專業性,實現了具有國有資產出資人特色的全鏈條、全方位監管;

    • 體系化監管體現為全面性、系統性,貫穿了出資人職責、監管職責、黨的建設職責三位一體;

    • 法治化監管體現為合法性、合規性,實現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監管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加強“三化”監管,既是對各級國資委的要求,也涉及各級國有企業。“三化”逐漸成為我國國資監管體制的明顯優勢,而且這種優勢逐漸被國際社會認可,有關理念還被納入OECD國企治理指引。

     

    會上提出的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

    七個關鍵環節

    小新為您摘要分享如下

    深化分類監管,提高監管針對性

     

    要創新分類監管理念。不斷借鑒先進經驗,根據改革、發展、監管變化了的新情況,創新性、與時俱進地推進分類監管。

     

    要夯實分類監管基礎。要根據不同功能、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甚至不同地域(境內、境外)等多種維度對企業進行科學分類,也要探索在不同類別業務層面的監管。三年行動中提出對公益類業務分類核算,實際上就是為不同類別業務的分類監管奠定基礎。

     

    要改進分類監管方式。有時可清單化,有時可制度化;有時要剛性一些,有時要更注重動態調整;對重大風險源必須有預警式監管,而常規事項更強調按程序做好事中事后的監管。

     

    要深化分類考核。要從功能定位、行業特征、發展階段、專項任務、運營板塊等多個方面,細分企業類型,動態調整設置引領性、關鍵性指標和權重。

     

    科學授權放權,實現放活與管好相統一

     

    要聚焦“授得準”,科學授權放權。各地國資委要繼續做好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產業集團公司以及特殊企業的精準授權放權,對創新活動要求高的企業或試點示范企業,根據不同需要個性化授權,最大限度支持創新活動、鼓勵典型引領。集團公司特別是中央企業集團總部要對子企業合理授權放權,對工資總額和重大財務事項管理、選人用人和股權激勵等事項,對子企業實行分類分層授權。

     

    要聚焦“接得住”,加強企業行權能力建設。要優化集團管控,健全完善風險、內控和合規體系,充分發揮董事會在行權能力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要聚焦“管得好”,強化對授放權的跟蹤督導。要定期評估授放權的執行情況和實施效果,針對行權能力不足、獲得授權但未能規范行權或出現重大問題的企業,要整改問責,并及時調整授放權事項和范圍。

     

     

     

    實施差異化管控,提高監管精準性

     

    各地國資委要對持有股權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股權多元化的國有全資公司,探索實施有別于國有獨資公司的治理和監管機制。要引導開好股東會,發揮好積極股東作用。

     

    集團公司要對國有相對控股且其他所有制股東能夠有效參與公司治理的企業,探索建立差異化管控負面清單,清單內事項通過派出董事表達股東意見,清單外事項可由派出董事根據個人意志表達意見,由本級企業董事會自主決策。

     

    對國有參股公司,要通過選派國有股東代表、董事或重要崗位人員,并加強管理,避免“只投不管”。

     

    應該強調的是,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差異化管控,必須依照有關規定,加強黨的領導,加強國有資產監督。

     

    加快信息化建設,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國資監管

     

    要加快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各地國資委和中央企業要大力推進國資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提升專項行動。積極穩妥建設“國資監管云”,要充分利用在線系統的重大風險識別和預警功能,善于利用大數據集成分析發現風險。

     

    要推動信息化與監管業務深度融合。暢通系統間監管標準相容和數據共享。聚焦容易產生國有資產流失的重點環節和重點業務。積極推廣多種形式的智慧監管平臺建設經驗。

     

    建立健全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制度。要依法依規、積極有序推進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努力建設陽光國企。

     

    加強對重要環節、重點領域監督,筑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堤壩

     

    要突出重要環節監督。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等重點部門、重點崗位的監督,突出對“三重一大”決策、工程招投標、改制重組、產權交易等重點環節的監督,嚴肅查處侵吞揮霍國有資產、利益輸送等違規違紀問題。

     

    要強化重點領域監督。加大對財務會計信息虛假、靠企吃企、設租尋租、違規掛靠、影子股東、影子公司等問題的監督整治力度。對惡意收購、重大債務違約等特殊事項,各地國資委要牽頭建立緊急干預機制。加強大宗商品集中采購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構建需求和采購相分離、決策和監督相分離的相互制衡、相互監督工作機制,推行“陽光采購”。

     

    要加強境外國有資產監督。壓實集團黨委加強境外國有資產監管主體責任,完善境外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加快建設中央企業境外資產在線監管子系統。建立完善派出財務人員發揮監督作用的體制機制。

     

    需要強調的是,加強監督不是“踩剎車”,而是為改革發展系上“安全帶”、配上“安全氣囊”。

     

    強化監督協同,提高監督效能

     

    要堅持各類監督貫通協同,推動企業內部監督、出資人監督和人大監督、審計、紀檢監察、巡視巡察及社會監督等聯合開展監督行動,建立監督工作會商、規劃統籌、數據共享、意見反饋整改等機制。國資監管機構內部要做實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三位一體”監督機制。

     

    要統籌企業內部監督資源。在企業黨委領導下,支持紀檢監察、監事會、財務、內審、內控、風控等各監管主體協同聯動組成“大監管”體系,綜合運用內控合規體系、內部追責體系、內審體系等。

     

    嚴格違規責任追究,使國資監督“長牙帶電”

     

    要進一步完善追責制度。要圍繞完善違規追責形態、細化追責處理方式、簡化追責程序等,完善相關制度。要充分發揮企業內部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功能作用。聚焦問題線索移交、調查核實、追責處理、督辦落實等關鍵節點和環節,對企業內部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尚不健全的,要抓緊健全。

     

    要強化違規責任追究和落實。切實增強制度和規定剛性約束。要強化責任追究“兜底”作用。

     

    7家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

     

    在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中的亮點特色做法

     

    小新為您摘要分享如下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完善分層分類授權體系。堅持放活與管好相統一,向子集團合理放權授權,涵蓋科研生產經營等87項權責。圍繞“裝備研發、技術研究、裝備保障、能力建設、軍貿”五維體系,開展裝備全鏈條全周期穿透式管理。聚焦“戰略發展、結構調整、科技創新、重大投資、重大客戶、績效考核”六個環節,實施民品戰略管控。

     

    突出全面性與差異化。在績效和綜合考評中占一定權重并執行“一票否決”。堅持差異化,“一戶一圖一表”繪制高質量發展能力雷達圖,對子集團按照裝備保障、民品主導等4大類16個細分類型開展績效考核,對領導人員建立11類指標體系,開展綜合考評。實施“利潤+個性化指標”工效復合掛鉤,探索“3+N”中長期激勵機制。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堅守主陣地。始終堅守油氣主責主業不動搖,建立“鼓勵發展+負面清單”模式引導和規范投資方向,集團黨組和董事會加強對非主業投資嚴格審批,杜絕各層級投資沖動和短期行為。

     

    建好監督“一張網”。形成以查辦案件為龍頭、以巡視和派駐為兩翼的“一頭兩翼”監督工作格局;設立兩級巡視巡察工作機構,成立海外監督中心、海外審計中心和南北兩大區域審計中心,派出5個監事會工作組,構建“嚴絲合縫”的監督網絡。

     

    突出“問題導向”。開展利用海油資源謀利、采辦招投標、銷售貿易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修訂《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辦法》,強化執紀問責。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優化運營管控體制。創新財務集約化管理模式,建成境內全覆蓋的財務共享中心。加強采購監督管理,實行“采購平臺、評標場所、招標代理、評標專家庫、監督人員庫、供應商庫”六統一采購模式,構建“需求、采購、決策、監督”四分離工作機制。

     

    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牽頭承擔國資委“揭榜掛帥”《關于經營投資盡職合規免責事項的研究》重大課題。印發盡職合規免責清單,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既側重設置違規違紀“高壓線”,又注重營造干事創業“安全區”。首創以“三清企業”(干部清正、企業清廉、政治清明)為載體的正向激勵機制。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抓協同共進。一是計劃協同,黨組書記親自主持聯席會議,研究監督計劃,明確協同事項,發布《監督任務清單》;二是主體協同,業務相近部門打“組合拳”,開展“1+N”協同監督,強化由“單兵作戰”向“協同共進”轉變;三是過程協同,聯席會議辦公室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監督內容、監督方式、時間進度、資源保障等。

     

    抓信息共享。一是共享問題清單,在監督檢查前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問題交底,匯總形成問題清單,帶著問題精準監督;二是共享信息平臺,運用“互聯網+”,開發大監督信息管理系統,設置監督計劃、推進進度、問題匯總、整改跟進、追責問責等模塊;三是共享監督成果,審計部門對資產損失、違規決策等進行追責問責,紀檢監察組對涉嫌違紀違法的問題進行查處,形成齊抓共管合力。

     

    上海市國資委

     

    創新監管模式。探索“受托監管”模式,接受蘇浙國資委委托對三地出資組建的長新公司進行管理;出臺境外國有資產監管“1+4”制度,強化境外領域的集中管理以及對境外“三重一大”決策和關鍵人員的提級管理。

     

    健全組織規則。調整設立審計處(稽查辦)、公司治理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在“三張清單”的基礎上出臺服務事項清單,實現審批、監管、服務三大職能全覆蓋;在國有獨資、控股公司章程指引的基礎上出臺私募基金公司章程指引,規范其行權架構。

     

    強化治理控制。明確在非整體上市企業外部董事占多數,對金融服務類企業、整體上市企業按規定由獨立董事發揮作用;根據企業功能定位、發展階段、內控建設等明確有差異的監事會監督重點。

     

    云南省國資委

     

    科學界定權責邊界。明確省國資委監管事項35項,對企業授權放權事項21項,對特定企業的授權放權事項1項,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進行單獨授權,優化管資本的方式手段。

     

    多點發力加強監督。充分發揮董事會在投資決策中的重要作用。組織企業對過去10年的投資項目開展后評價,全面加強事后監管。采取省國資委統一委托、統一付費,通過政府采購,聘請國際一流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進行全面審計。

     

    健全完善考核體系。樹立“能否坐得住,協議說了算;干得好不好,指標說了算;收入多與少,業績說了算”的衡量標準,將全員勞動生產率納入商業類企業業績考核,明確A級商業類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不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對資產負債率超過控制標準的企業,資本成本率上浮0.5%,每超過控制標準5個百分點,資本成本再上浮1%。

     

    深圳市國資委

     

    突出專業化監管。推動市國資委職能優化調整,強化戰略研究、資本運作、綜合改革等專業處室功能。掛牌設立深圳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研究院,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高端智庫。大力優化“兩類公司”輔助履職平臺,推動深圳投控公司構建“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板塊,推動深圳資本集團構建“戰略研究+協同布局+直接操盤”國資支撐體系。委托“兩類公司”管理上市公司合理持股比例以上股權,加速資本流轉、促進動態增值。

     

    實現出資人監督與黨內監督有機融合。持續完善黨委領導、紀委統籌,紀檢監察、監事會、財務總監、內審、內控、風控協同聯動的“六位一體”大監督體系,形成“職責統一行使、資源集中調度、內容全面覆蓋、成果開放共享”的監督閉環。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個:
    下一個:
    上一個:
    下一個:

    相關文件

    暫時沒有內容信息顯示
    請先在網站后臺添加數據記錄。

    江西省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20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昌   贛ICP備16010887號-1
    公司地址:南昌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京東大道399號  郵編:330046 電話:0791-86269814 0791-88160265 郵箱:jc8853662@163.com

    熟女肥熟500部视频_熟女老太BBWBBW_熟女人妻上司中文字幕_高清